隨著石材養(yǎng)護工程實踐的發(fā)展,養(yǎng)護技術大大豐富。養(yǎng)護理論也層出不窮。各種理論都建立在對養(yǎng)護實踐中各種問題和現象的分析及解答上,有其合理性和適用性,也有其片面性和制約性。在近期石材養(yǎng)護實踐中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形成了一些新的觀點,總結如下。
不可盲目迷i信進口石材養(yǎng)護產品,也不要對國產養(yǎng)護產品存有偏見
目前國外品牌的養(yǎng)護產品一般被認為是的象征。但其高昂的價格影響到國外品牌的推廣。國內品牌的養(yǎng)護產品一般不被看好,但因為其價格便宜倒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其實這些偏見來源于對石材養(yǎng)護知識的不了解。所有的防護劑不論進口與國產都是由有效成分加稀釋劑和助劑構成的。這一點進門的和國產的沒有什么區(qū)別。近年來國內石材防護劑產品的研發(fā)和應用發(fā)展很快,在有機硅單體制造和樹脂合成領域已經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在復配工藝方面與國外相當。在施工應用領域更是領i先于國外。
工程實踐案例表明,如果國外的防護產品選擇不當也會造成養(yǎng)護失敗,給業(yè)主造成損失。例如有三個國外品牌的防護劑在應用于高密度、高硬度花崗巖時會出現顏色變深現象。如果應用于光面還會有明顯的表面殘留。如果選用價格較高的強力滲透型有機氟硅防護劑則不會出現上述問題。而造成表面殘留、白斑或顏色變深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選用防護劑不當造成的。
正確的觀點是石材防護劑不應該以“進口或同產,價格高或低”作為判斷質量好壞的標準。而應該看是否選擇了合適的產品用于合適的工程實踐。有些工程選用了一些防護劑效果很好,可能恰好就是國產品牌的、價格便宜的,這就說明選對了。有些工程選了些防護產品效果很差、價格很高,可能恰好就是國外品牌的。這只能說明對防護產品的選擇存在合適或不合適。
石材養(yǎng)護注意事項:
注意防水
石材污染成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⑴有機物質如香i煙漬、醬油漬、碘漬;
⑵金屬污漬如鐵銹、鋼銹、鉛銹;
⑶油漬如氣油、機油、油漆;
⑷蕞容易出現且蕞難避免的問題便是水漬。
一般情況下,水漬在一定時間內會揮發(fā)掉,但在水底高溫度的情況下,水漬可能不會消失,反而會浸入并長期儲存于石材內部。各種污漬物質(液體除外)本身并不會對石產生影響,只有當污漬遇上水并產生化學變化后,才會形成染色、污染等問題。
此外,水分浸入石內,還會改變石質,石內的礦物鹽會因接觸水分而產生化學作用,當晶體漸漸變大時,會令石材表面爆開并析出晶體,造成白華等污染問題。因此,可結論水是石材的蕞大敵人,只有將石的氣孔堵塞方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石材養(yǎng)護有以下幾道程序:
1、開縫、封縫: 清除舊縫中的雜物或舊的填充物,使用工具將修補材料填入縫隙中,使石材之間渾然一體。
2、整平、打磨: 使用重型石材研磨機械配合翻新磨料或鉆石依照磨料及磨片的粗細“目數”從粗到細經7—9道程序進行研磨,達到地面光滑平整、石材晶粒清晰為止。
3、拋光: 研磨完畢后使用拋光設備及拋光材料對地板進行整體的拋磨,使石材更顯光亮。
4、防護 : 是使用專業(yè)的石材防護劑對石材進行滲透式的保護,防止外界物質的滲透。
5、結晶: 以上程序進行完畢后石材已經達到使用的標準,但表面的抗磨損的強度卻仍然不夠,所以,此時就需要人為的制造一層堅硬的保護層。這時的石材正處于的狀態(tài),所以這道程序十分重要,可以為今后的養(yǎng)護打下好的底子。